欢迎您访问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

建设目标

    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关键海域建设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对我国边缘海典型海域从海底到海面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在上海临港建设监测与数据中心,对整个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进行监测与数据存储和管理。项目建成后,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将成为总体水平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海底观测研究设施,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建立开放共享的重大科学平台,并服务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测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

  • 2017年3月
  •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该项目由同济大学牵头进行统筹协调,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同作为项目法人单位,主管部门为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市。海底科学观测网是我国基于海底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设的科学大设施。项目建设周期5 年,总投资约 21 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海海底科学观测子网、南海海底科学观测子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及配套工程等。

  • 2018年12月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文 “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标志着由同济大学牵头的我国海底观测网正式步入开工建设阶段。

  • 2019年10月
  • 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同济大学主要负责建设的东海海底观测子网和监测与数据中心获得初步设计批复,监测与数据中心建筑工程开工建设,仪器设备研发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完成10米智能浮标的东海布放并实现观测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实时回传。

  • 2020年8月
  •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建筑主体结构封顶。监测与数据中心承载了对整个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进行监测及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功能,总建筑面积 11766 平方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