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集邮”爱好者向“破案”科学家转型

“同济”号东海航次暨亚洲边缘海海底固-流相互作用科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5-07-29浏览:10

2025726,由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杨守业教授发起的同济号东海航次暨亚洲边缘海海底固-流相互作用科学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作为全球陆海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区域,亚洲边缘海海底的固-流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海水化学演化及碳循环可能有重要影响是理解新生代地球宜居环境演化的关键。

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支持下大陆边缘沉积学团队计划搭载 同济号科学考察船,于年夏秋季和冬季组织实施长江口东海断面综合科学考察KECES-2025)。本次会议旨在召集国内相关同行,深入研讨航次科学目标和实施方案探讨亚洲边缘海海底过程和固-流相互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应对和海洋环境演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会人员合影

上午邀请报告环节, 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单位的学者,围绕海底跨界面、多尺度物质循环的关键过程、碳汇机制环境效应等领域,汇报了前沿进展,提出了航次的任务设想、科学问题技术挑战。 下午上海海洋大学、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监测科研中心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学者汇报了海底固-流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手段和新思路,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的科学支撑。

会议现场图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相关科研骨干围绕东海航次的核心科学问题、观测手段和国内合作展开了两个多小时的热烈研讨,为 同济号东海航次找准具有重大突破意义和服务价值的科学主题此外,围绕年轻学者如何走出内卷,从“集邮”爱好者向“破案”科学家转型,从怀疑经典教科书理论到提出中国学者为主的科学假说,与会专家也分享了许多精彩见解

本次研讨会的科学“头脑风暴” 高效而“接地气”。会议总结出的宝贵建议将“同济”号东海航次的高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也将推动我国边缘海海底固-流相互作用研究。 会议得到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资助。


撰稿人:郑旻

审稿人:杨守业、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