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大陆坡的冷水珊瑚林特征:Deep-Sea Research发表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硕士生罗力权研究成果

时间:2025-08-11浏览:10

近日,海洋学期刊《Deep-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以“Zonation of a Cold-Water Coral Garden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发表我室硕士生罗力权及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信息和水文资料,刻画了南海北部大陆坡边缘某海山上的冷水珊瑚林分布特征。

南海是全球重要的冷水珊瑚栖息地之一,冷水珊瑚广泛分布于中-深层的海洋环境,寿命长、生长缓慢,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南海冷水珊瑚栖息地的现状与特征,是对其进行生态保护和开展古海洋学研究的基础。该研究综合利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北部大陆坡某海山(图1)的深潜生态调查资料,通过高精度地形数据和高分辨率深潜影像,量化统计了该区域的冷水珊瑚物种丰度,并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坡高沉积速率下冷水珊瑚林的分布特征。

1深潜航迹及目标海山地形

研究表明,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高沉积速率区域,海山隆起附近孕育着一片生机勃勃的冷水珊瑚林,冷水珊瑚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图2)。海山隆起的地形特征显著改变了底流水动力的方向和强度,导致坚硬的岩石露出,为冷水珊瑚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基底。

2深潜视频资料中识别出的冷水珊瑚属种

不同类型的基底上,生长着偏好各异的冷水珊瑚属种,且随着水文环境的改变,优势属种发生更替(图3)。该海丘顶部存在大量冷水珊瑚骨骼遗存,这些遗留的骨骼可能记录了局地环境巨变而导致珊瑚林繁盛又衰败的关键信息。该研究区域内,冷水珊瑚与其他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活跃的底栖生态系统(图4),展现了南海底栖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与独特魅力。

3该区域冷水珊瑚属种及其随地形和基底的分布特征

4南海北部陆坡区某海山的冷水珊瑚分布状况概念图

论文第一作者为我室硕士生罗力权,通讯作者为党皓文教授,合作作者包括我室翦知湣院士、黄维副教授、李建如副教授、李琛博士和博士研究生曾治惟、卜鸣渊,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类彦立研究员。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负碳排放(ONCE)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试点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dsr.2025.10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