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蓝海论坛“新近纪气候变化:重新评估生物地球化学对大气pCO2的控制”成功举办

时间:2023-11-17浏览:34


 1113日下午,应翦知湣教授邀请,美国罗格斯大学杰出教授Yair Rosenthal到访我室,主讲第54期蓝海论坛——“新近纪气候变化:重新评估生物地球化学对大气pCO2的控制”。本次讲座在海洋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汪品先院士、翦知湣教授等五十余位师生现场参加。



Rosenthal教授从大气CO2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谈起,通过中生代以来大气CO2下降的趋势与洋底扩张速率不变之间的矛盾,引出前人对此提出的假说,强调了大气CO2源汇平衡的重要性。最新的研究认为,晚新近纪以来洋底扩张速率在下降,这与大气CO2下降的趋势一致,从而解决了CO2源的问题。之后,他谈到其团队成员挑战了传统的认为开放大洋钙质沉积速率在新近纪上升的看法,利用全球大洋多个站位的钙质堆积速率的数据表明,与现在相比,中中新世与上新世的碳酸钙生产力更高,但其保存程度却更低,这与当时大气CO2浓度高的现象一致,并强调了颗石藻对生产力的重大贡献。


解决了大气CO2源的问题之后,Rosenthal教授又从汇的角度谈到大陆风化作用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陆的耐候性(weatherability)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当赤道地区抬升并发育蛇绿岩时,蛇绿岩的风化容易消耗大气CO2,从而降低大气CO2的浓度,使地球进入冰室状态,反之则表层地球温度升高,由此阐明了地质构造、大陆风化和气候之间的协同演化。而由于碳循环需要保持相对平衡,与其紧密联系的海水主量元素镁和钙离子的循环也必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种新的地球化学代用指标——钠钙比值,可以反映晚新生代以来海水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既而通过改变海水的碳酸钙饱和度影响碳循环。



讲座尾声,Rosenthal教授以怎样避免大气CO2变得更低以至于进入冰期这一问题结束了这场学术报告,引发听众对此的深思。随后,师生们与Rosenthal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本次“蓝海论坛”报告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周晓理

编辑: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