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我真正能甩开膀子干的,就剩这些年了,得赶紧把时间赢回来!”

时间:2021-11-08浏览:1916

116日中午1240分左右,一架从北京出发的飞机徐徐降落在虹桥国际机场。昨晚(5日)荣获“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健步走下飞机。

已经85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依然精神矍铄。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他,一如既往地第一时间匆忙赶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汪品先院士长期致力于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研究,开创南海古海洋学,在南海取得一系列科学突破,为气候演变理论提出了“低纬驱动”新观点,为边缘海成因提出了“板缘张裂”新机制,挑战源自欧洲的国际传统认识。他领导我国南海大洋钻探和规模空前的南海深部重大研究计划,推动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建设,引领我国地球科学进入深海研究的国际最前沿,树立了世界边缘海研究的典范,为我国赢得了南海深海研究的国际主导权。

已至耄耋之年的汪品先,依然满怀着对海洋科学和国家海洋事业的赤诚,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

【“抠门”的院士】

如此“争分夺秒”,是汪品先院士的常态。

“我国的海洋事业目前正经历着自郑和下西洋600年来的最佳时机,我们必须只争朝夕,自主奋斗,才能早日实现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理想。”汪品先院士说。正是这份紧迫感和使命感,让他数十年来,从未曾停歇过奋斗的脚步。

海洋楼三楼西侧的那间办公室,几乎每个晚上都是灯光璀璨,直至夜深。他惜时如金,虽已85岁高龄,依然以办公室为家,时常工作到深夜;他感叹“最缺的就是时间”,这份持久奋斗、拼搏的干劲令年轻人也自愧弗如……

今年472040分,汪品先院士如期开讲“科学与文化”第三讲。慷慨陈词的100分钟授课在学子们意犹未尽中画上句号,本来按计划本来要送老先生回家歇息。未料到,此时老先生却执意要骑自行车赶回办公室。他说:“这个点还不晚,还可以到办公室再工作一个多小时。”

目送着老先生冒着绵绵春雨骑上自行车离去,同行的年轻老师在感佩之际赶紧拿出手机,抢拍下了这珍贵一幕。这个时长仅11秒的短视频发布在媒体上,一时间,刷屏全网,网友怒赞,圈“粉”无数。

这么晚了,为何不赶着回家,而是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对时间“抠门”的汪品先说,他对时间一直抓得很紧。以前,他的作息时间是早晨830以前必到办公室,晚上1030以前回家。一场大病后,作息调整为早上730前到办公室,晚上930就要往家赶了。“虽然已经办了退休手续,但晚上是我一直以来很重要的工作时间,因为晚上没有人来找我,时间不易碎片化。”汪品先说:“当天课程下课8点多,还能工作1小时。1小时内,我还能做很多事情,我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

55岁时,汪品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3岁时,他开始做深海研究。85岁高龄的汪品先笑着说:“我现在真觉得,能甩开膀子干的就是这些年了,我得把时间赢回来。”2018年,82岁的他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9天时间里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成为我国年龄最大的“深潜院士”。

【“大方”的院士】

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在前不久,与夫人孙湘君教授共同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推动多学科交叉培养海洋人才。

汪品先夫妇专门叮嘱“不要以我们的名字命名”,用于奖励有志于从事海洋科学及相关涉海研究和技术研发、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和研究获得创新成果、具有科研潜力的同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85岁的汪品先院士在生活上一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但在捐资育人和回馈国家上他们慷慨大方。这已不是他们夫妇第一次进行捐赠了。据学院负责人介绍,1998年汪品先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时,他就将奖金全数捐出设立“海洋地质学奖学金”,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海洋学科研究人才。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汪院士夫妇心系抗疫前线,第一时间捐出了10万元,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谈到为什么捐款,汪品先说,“在读大学的时候,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一直想为国家多作一点贡献,希望在青年学子的求知路上,为他们‘加点油’,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推动海洋学科、海洋事业获得更大发展。”

“设立这个海洋奖学金,也是向更多学科专业领域的学生发出了召唤,希望有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到国家海洋事业的队伍中来。”汪品先特别指出,海洋属于跨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协同,非海洋学科的学生在这一领域也可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大有作为。

【“弄潮儿”院士】

“中国要加强海洋意识,突破意识形态上长期以大陆国家自居、忽视海洋的传统障碍。”“我们的科学不能沦为外国的外包工,这是制约我们科学创新的要害。”近年来,汪品先一直在为我国加强海洋文明、为推动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奔走疾呼。

他一直心系创新性青年人才的培养,强调要培育科学文化的土壤,让创新人才争相涌现。2017年春季学期,他主动请缨,面向同济大学全校学子开设一门名为“科学、文化与海洋”的公共选修课,激励同学们将科学与文化结合,勇于投身科学研究事业。讲讲精彩,场场爆满。

时隔4年后,今年春季学期,他再度开讲这门课,学子听课热情持续升温。汪品先还开起了“抖音直播”。今年324日晚上7时,汪品先在同济大学开设的《科学与文化》课程第二讲“科学与视野”直播上线。走遍全国,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方言。不到2个小时内,观众累计达到12万人次。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海洋科普,汪品先干脆把科普课堂搬到二次元社区哔哩哔哩网站,当起了UP主。

69日,汪品先院士入驻B站。《世界上真的有海怪吗?》《如果地球表面70%都是大陆?》……截至目前,B站上汪品先已先后播出了23个视频,其中《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真是假?水底气体涌出导致灾难?》的播放量已超368万。视频打开,“爷爷好!”“院士好!”“老师好!”……一个个弹幕刷屏。汪品先欣慰地说,原来我的世界可能仅局限于教室、科研所,但在这里,海洋科普在更多人群中传播,真是件好事。进驻B站以来,UP主“汪品先”粉丝数已突破127万,获赞288.9万。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