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Tim Stern教授来访并主讲第57期蓝海论坛

时间:2025-05-10浏览:12

4月28日,应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于有强教授邀请,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Tim Stern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AGU会士)访问我室,并作第57期蓝海论坛学术报告,题为“Active Subduction, Volcanoes, Earthquakes, and Geothermal Heat –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活跃俯冲、火山、地震与地热 —— 新西兰北岛研究综述)”。



报告伊始,Stern教授介绍了新西兰北岛的独特构造背景。该地区位于西太平洋俯冲系统的最南端,自约25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以来,孕育出一系列典型的主动大陆弧地质现象:如弧后岩浆活动、异常高的地表热流、发生在600 km深处的地震,以及持续的火山喷发。这些都表明该地区是研究板块俯冲和大陆弧形成的“天然实验室”。Stern教授回顾了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深入讲解了在俯冲带弧后拉张作用下,裂谷是如何形成,并在地壳底部“莫霍面”附近聚集大量岩浆,形成“裂谷枕”(rift pillow)的特殊结构。

随后,Stern教授聚焦于板块构造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何上覆板块能长期持续向地幔深处俯冲而不受更深处的阻力所阻挡。他介绍了利用人工地震(即主动源)技术对新西兰北岛下方俯冲板块底部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最新成果:研究发现,在约100 km深处存在一条厚度不足1 km、倾角约15°的速度跃变带;并在其下方约10 km处有一条强地震波反射带。这些特征表明,俯冲板块底部可能存在富含岩浆或挥发组分的剪切带,使得板块能与下方粘滞的地幔“脱钩”,从而更顺利的俯冲。这一发现为理解板块持续运动的深部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线索。



报告结束后,Stern教授与我室师生合影留念,并就离散构造背景下的大陆岩石圈演化、苏门答腊弧岩浆生成机制、新西兰南岛微震成因等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还探讨了未来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合作机会。

Tim Stern教授历任新西兰地球物理学会主席、AGU杰森–摩根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曾获富布赖特学者与新西兰詹姆斯·库克研究员殊荣。其研究涵盖构造地震学、主动源地震反射与地球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对揭示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机制、大陆转换断层破裂过程、岩石圈演化控制因子及板构底界(岩石圈—软流圈边界)力学条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迄今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Ge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撰稿:席家骥

审核:程怡芳

编辑:李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