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27日,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年会在临港召开。本次年会邀请全院教师、博士后,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办公室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研究人员,共计160余人参会。年会以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与讨论相结合为主,并组织了学术展板报告,为期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多彩,讨论热烈,在增进沟通交流、推进学科建设、凝聚科研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会报告环节,刘志飞教授汇报了南海深部计划研究成果及下一步推动南海国际合作研究的进展。由汪品先院士担任专家指导组组长,总经费1.9亿,历时8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项目在今年正式结题,在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板缘张裂的地球动力学和边缘海洋陆相互作用等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南海研究的里程碑,使我国进一步掌握南海科学研究的主导权,在科学层面上捍卫了南海主权。周怀阳教授汇报了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进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将不断改进观测平台和传感技术,在2022年完成观测塔的建设,分三步走开展缆系建设,高标准完成海底观测网建设。翦知湣教授汇报了第五轮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的情况,肯定了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两个学科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制定了两个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具体目标。翦老师还介绍了学院十四五规划,提出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构筑海洋研究高峰,引领海洋国际合作,建设一流国际海洋研究中心的中长期发展思路。李江涛、刘忠方、党皓文和黄恩清4位老师做了亮点学术报告。
结合学院、实验室学科发展方向,今年组织了“油气地质与地球物理”、“边缘海的洋陆相互作用”、“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岩石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海底观测:科学与技术结合”五个专题,赵峦啸、苏妮、黄恩清、于有强和范代读等5位老师分别担任召集人,多位教师和博士后围绕上述主题汇报了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计划等,现场老师积极发言、讨论交流,并提出相关建议。
汪品先院士以“十年回顾,十年展望”为题做了大会报告。汪老师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同济海洋引领了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主流方向,完成了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的研究计划,在“深钻、深网、深潜”(三深)方向取得了重大进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今后十年里,我们要努力进行科技转型,由“原料输出型”转变为“深度加工型”,打造中国深海科学“三深”研究中心,争当推动中国地球科学转型的先行者,立足于国际之林。
在会上,耿建华教授和杨守业教授分别代表学院和实验室做了年度总结。最后,院长翦知湣教授向李江涛、邵磊、韩德胜、黄恩清、党皓文、林宝治、高小丰、陈琍敏、黄维、徐娟、金璐等11位教师颁发了2020年度“院长奖”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学院科研、教学、实验技术、大科学工程建设和党政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实验室主任杨守业教授为刘忠方教授颁发2020年度“主任奖”,为黄奇瑜、赵西西老师颁发特别贡献奖,以感谢他们为实验室做出的贡献。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给教学、科研、党政等各方面工作开展都带来了挑战。但海洋人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为十三五收官之年画上圆满句号。科研上,学院发表SCI论文130篇,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PNAS、Science Advances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并获批杰青1项,重点基金5项,面上基金14项,青年基金8项,外青1项;邵磊教授团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在科普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普奖二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组织)一等奖,中国IODP办公室编著的《同舟共济南海梦》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等。
会议期间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召开了博士后工作汇报、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班主任工作、行政和技术人员等系列座谈会,听取学院老师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学院第一届第四次教代会在26日晚上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翦知湣院长和拓守廷副院长分别做的2020年度行政工作和财务工作报告,并讨论修订了学院教职工考核办法。
撰稿、排版:高小丰
摄影:黄维、温廷宇
编辑:拓守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