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论坛第28期成功举办

时间:2018-11-28浏览:470

  

赵西西)

  

    应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赵西西的邀请,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地球与环境科学系John A. Tarduno教授于1120日(周二)上午在同济大学海洋楼报告厅进行了题为Hotspot motion created the Hawaiian-Emperor Bend and LLSVPs are not fixed的报告。

    在报告中,Tarduno教授首先指出热点(Hot spot)曾经被认为是固定在地幔深处中的地幔柱在地球表层的表现,热点的这种固定性意味着热点可以用作板块运动的参照系。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地质学入门教材都把北太平洋板块上的夏威夷-皇帝群岛火山链热点轨迹上的巨大弯曲描述为太平洋板块运动的~60度变化。Tarduno教授通过详细介绍ODP197航次后所取得研究成果,指出夏威夷-皇帝热点轨迹形态的明显弯曲主要原因是热点的运动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板块运动。来自皇帝海山的大洋钻探所回收的玄武岩熔岩古地磁结果表明夏威夷地幔柱的运动速率大于40厘米/年。因此,夏威夷热点不是固定的,而有过显著的呈南向运动。在夏威夷热点快速南移期间,来自南太平洋板块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火山链的古地磁数据只显示有限的纬向运动。这些观察表明还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一致性检验:如果夏威夷热点快速向南移动,而路易斯维尔热点仅是缓慢向南移动,则在这两个火山链热点轨迹上每个同龄海山之间的距离应随时间而减小。火山链上的古近纪古地磁和同位素年代学测量数据的确证实了这一预测。随后,Tarduno教授介绍了夏威夷地幔柱与深地幔中太平洋大型剪切波低速区(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LLSVP)的相互作用。地幔柱与LLVSP的相互作用表明,大型剪切波低速区虽然寿命长,但也不应被视为固定的。相反,如同古地磁数据所表明的,它们可以以类似于板块的速率移动。 Tarduno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相信此次报告的交流与讨论,能使我室师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深部内部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并对古地磁学的广泛应用及其在IODP航次相关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Tarduno教授的研究集中在古地磁在地球动力学、地磁和环境变化问题上的应用。在他众多重要贡献中,他开创了利用熔岩流中斜长石单晶测定地磁场古强度的古地磁创新技术,为更好地研究地球发电机模型提供了新途径。Tarduno教授也是一位活跃的大洋钻探科学家,在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有很高的研究造诣。他曾担任ODP 197航次的首席科学家。

    Tarduno教授是众多荣誉的获得者。因在其研究领域的贡献, 他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GSA)、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会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的研究员会士(Fellow)。他最近获得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UK)的Price勋章(2016)和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的Petrus Peregrinus勋章(2017)。Tarduno教授发表了100多篇科学论文,其中12篇发表在科学、自然和PNAS上。